同声传译中记忆力与时间差的关系(在线收听

   同声传译(以下简称同传)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几乎同时完成从语言感知、理解、转换到译出的复杂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员面临的不仅是语言问题,非语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同传效果。

  Chernov曾指出同传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瞬时性,这个特征决定了译员的同传表现是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同传过程不仅涉及译员的语言能力,许多非语言因素也牵涉其中:记忆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译员的语速、时间差(EVA:ear·voice span)、健康状态等等会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同传表现。
  1、记忆力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同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记忆能够将信息存储20-30秒,这种能力是有限的。Miller(1956)指出,在要求记忆陌生的材料时,人们最多只能回忆起7个词(item)。中国心理学研究人员也通过实验发现,中文短时记忆的平均值大约是6、7个词。 Baddeley(1990,1991)提出过一个工作记忆系统模式,其中有一个中央执行系统,控制着连接若干个子系统的注意力系统,声音信息在此被暂时存储,以便进行解码处理。同传时听、说同步显然会阻碍工作记忆正常处理听到的信息,由此造成了译员在听、说同步进行时的困难。
  2、分散式注意力同传译员听取源语的同时,还要将其转换成目的语,并且监听自己的声音,因此注意力的组织分配尤为重要。同传的信息处理模式认为职业同传应能够主动驾驭注意力,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任务上去(听、说、分析),并且即时调整注意力分配策略。
  3、时间差时间差指从听到源语到译出目标语之间的时间间隔(Gerver,1976; Goldman-Eisler,1980)。很多研究都认为同传译员的时间差是译出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部分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表明译员的平均时间差为2 到3秒(Gerver,1976)。当然,时间差会因译员的习惯或输入信息的难易程度而异。一般来说,如果缩短时间差,就会降低对短时记忆的要求,但可能同时丧失了预料下文内容的机会,或者误解句子意思,导致按母语语法翻译,致使句子无法完成。如果延长时间差,则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句子,但又会增加短时记忆的负担,出现漏译时。
  4、发音控制由于听众一般看不到同传译员的表情,译员要依赖适当的音量、语速、音高和节奏来传递声音信息。足够大的声音是进行有效同传的前提条件。但是声音过大会使听众感觉不适。音调并不影响听众获得的信息量,却可能影响听众对译员和所听到的内容的态度。单调的声音一般不受欢迎。抑扬顿挫的声音不但受欢迎,而且有时还会传递额外信息。 Gerver(1975)的研究表明,每分钟100-120词的语速对于同传来说最理想。另一项研究表明,输入信息速度加快,会增加译员的认知负担,从而造成错误率、漏译率升高。译员自身的语速与译出语的流畅程度密切相关。流利自信的译出语会增加听众对译员的信心。
  5、翻译技巧Gerver(1976)认为译员的技巧并不是操双语的人所具备的,新手和有经验的译员的同传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经验和培训应该会对同传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职业译员采用的“各种策略”会对同传表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Gile,1995;Ledere,1994)。
  记忆力、时间差、注意力的分配、发音控制等非语言因素会影响职业译员的同传表现。但是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否会在同传培训期间自始至终影响学生的同传表现,以及这些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否能通过培训减弱或消除。为了搞清以上几个问题,笔者借助中欧高级译员培培训项目②开展了几项调查研究活动。
  原文地址:http://www.tingroom.com/listen/yyky1/20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