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及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在线收听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及信息时代,社会急需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特别是能用外语交际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所以,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紧要。

  新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为用英语交流信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纲已把教学要求从培养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到了使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当然,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就必须营造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氛围,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实施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训练模式。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直接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Cumming(1989)的研究发现,尽管口语和写作在心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两者仍有不少共同之处:两者都反映交际能力,即把内在的思想,用清晰、得体的语言形式,向特定的信息接受者表达出来,以实现成功交际;两者都需要考虑信息接受者的知识层次、理解力和期望;两者都有受语义和句法规则的支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也较强。因此,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角度看,也有必要重视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
  一个人学习母语,由于受其所处环境的积极性影响,即使没有经过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通过长期的接触、应用,也可以完成语法系统的内化。而外语学习则完全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内外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来进行的,而且学习者已经有了固定的文化习惯及思想意识,母语的民族化语言形式对其影响根深蒂固。另外,不同的语言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如语义、句法、词法等等。即使完全掌握外语语法系统,要达到母语般的口语表达水平也是极少数的。口语虽然要有一定的语法基础,但语法是相对独立的,而自然的口语能力是建立在思维能力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思维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口语表达。
  根据Sajavaara的观点,外语学习者不能顺利地表达,主要是因力、母语对外语的干扰、说话人的知识面等都对口语表达造成影响。其次,口语教师长期固守?自我中心”和“知识中心”,缺乏对象意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而轻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训练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违背了口语教学的“双边活动”原则。只重视口语学习的认知因素而轻视口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过分强调语言交际目的,忽视了学生们仍处于外语语言学习这个事实。所有这一切造成了学生口语水平的低下。最后,还有传统考试的消极作用。如学生为追求CET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学,认为口语不重要。
  另外,口语是一种由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所组成的双向、主动的语言交流活动,会话要求说话者完全“暴露”在听众面前,而口语交际中的这种“暴露”现象或说话者需要从人群的背景中凸现出来的特点,对学习者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或挑战。许多学生常担心自己在会话中出现错误,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开口,对说外语有恐惧心理,缺乏自信,结果造成口语表达能力的低下。
  原文地址:http://www.tingroom.com/listen/yyky2/40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