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说”这一关怎样突破?(在线收听

   “说”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要与外国人联系,就得先练说。因此,“说”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

  “说”在五会中也是巩固其它四会的一种手段。“说”为写、读、译打下重要的基础。
  “说”是五会中最难的一会。“说”与“写”都属于复用能力,掌握它比掌握“听”与“读”(属于领会能力)困难。而在缺乏外语环境的条件下,“说”比“写”还要难得多,对初学者尤其如此。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只好放弃“说”这一会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要想方法把“说”尽可能搞上去。
  (1)从一开始就要训练严格的朗读与背诵训练:
  朗读与背诵是培养说的能力的重要基础。不喜欢朗读和背诵课文的人,听说能力往往较差。通过朗读与背诵,可以养成开口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文越来越长,这时可以熟读或背诵其中精选的片段。
  (2)狠抓句型训练:
  入门阶段的句型训练,是为开口说话服务的基本训练。只要能把各项主要的句型练得很熟,达到脱口而出,说的基础便已基本打好。这时,只要进一步掌握在各种情景中使用的日常生活套语,并学会围绕一定专题进行连续发言,就基本上能够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3)说与听要结合起来:
  前面讲过。加强听力训练,是提高口语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听的训练,可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不断丰富口语材料,并提高口头表达的技巧。
  (4)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开口说话的机会:
  校外的初学者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同学互相练习.对话确有困难。因此,要走出家门主动寻找口语教师和对话的伙伴。列宁到伦敦后,找到一个想学俄语的英国人互教互学,终于在短期内学会了英语口语。我们初学者虽然不容易找到英国人、美国人当口语教师,但未尝不可以与其它初学者组成一对练“(speaking—pair)”,开展对话活动;甚至还可多找几个人定期活动,用英语进行专题讨论,相互学习。有录音机的人自己把课文里的问题录下,留出一定的间隔,以便自己边听边回答。还可以独自练习开口,如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就一定的题目作连贯的发言。
  (5)必须克服难为情,怕说错话等思想障碍:
  思想上有了这些障碍,就不能大胆开口了,即便有了说话机会,也会把它错过。
  (6)要经常搜集并熟练掌握英美人常用的套话和有用的表达法:
  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
  中国人和生人见面或见过几面的人碰面时,都可以说:“你(您)好!”但在英语时,和生人见面一般用“How do you do?”对方也用“How do you do?”回答。只有和已见过面的人寒暄才用得着“How are you?”(你好吗?)和“Quite well,thank you.”(很好,谢谢你)这一类问答。你如果想问别人家乡的天气如何,不要说:“How i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hometown?”而要把How换成“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hometown?”因为“What is……like?”是个套语。但如要问人家喜不喜欢某场电影,则可用“How did you like the film?”这时如要用What,便得更换这个套话,说:“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你邀请了几位外国客人来吃饭,吃饭前你如果想说几句话,最好用“Now I sh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这类套语,如果说“I want to say a few words.”就会给人失礼的印象。
  类似这样的表达法听到之后可以抄在一个专门的小笔记本上,经常复习,久而久之,英语的口语表达法就可丰富起来。
  (7)和英美人交谈时,要尊重人家的谈话习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谈话习惯。汉族人见面时,常常问对方:“你吃过饭没有?”“你上哪儿去?”这些问题都表示友好或关心。有的生人刚和你谈几分钟就会问:“你爱人在哪儿工作?”“你有几个孩子?”甚至问:“你每个月挣多少钱?”这仍然是友好的表示,被问者不介意。
  英国人的习惯却大不相同。英国人性格比较冷淡保守。他们不愿意和陌人生交谈,不喜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爱讲自己的私事。如不喜欢别人问多大年纪、挣多少钱等问题。有的人工作或认识了几年,但可能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你在火车上想和邻座的一个英国人攀谈,得先找个借口,如说:“Excuse me,but would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如果对方愿意交谈,这时就把话题转到天气上来。英国人最喜欢谈的是天气。一个英国朋友来访,还没下汽车劈头第一句就可能问你:“Nice weather,isn't it?”这时你只能回答“Yes,isn't it?”
  美国人的谈话习惯与英国人有所不同。美国人遇到生人时不喜欢沉默,爱侃侃而谈。他们与别人打招呼往往用“Hi!”(嗨!)这个词,无论什么地位、年龄、职业的人都这样说,这并不表示对你傲慢粗鲁。关于纯粹是私人的事,如年龄、工资、衣服、财产、宗教信仰、个人私生活等等,美国人也是避而不谈的,否则就是无礼。他们爱谈的是房子、搬家等方面的事。他们可能问你:“Where do you work?”(你在哪儿工作?)“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你有几个孩子?)“How large is your house?”(你的房子有多大?)并以此作为谈话的开始。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不算是纯粹的私人问题。
  尤其要注意的是,汉语有些表达方法与谈话方式咱们自己习以为常,但大家听起来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如果你问一个外宾:“Have you had your supper?”人家听了,会以为你想请他吃晚饭呢!曾经有一个学生为了练口语进入一问文物店和一位外宾攀谈,但他一开始就拍一拍人家的肩膀,出言唐突地问道“What are you doing?”“Can you follow me?”“Can you speak English?”(还把you重读了)那外宾以为他是来抓人的,惊恐不已。
  原文地址:http://www.tingroom.com/listen/yyky2/403351.html